机械加工余量标准
2021.06.02
1.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。
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。
2.技术内容
加工余量表(一)
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(单面)
平面长度
|
平面宽度200以下
|
平面宽度200以上
|
小于100
|
0.3
|
​
|
100-250
|
0.45
|
​
|
251-500
|
0.5
|
0.6
|
500-800
|
0.6
|
0.65
|
说明:
1、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.5
2、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
3、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.5-0.8
4、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.7
毛坯加工余量表(二)
I:圆棒类:
(1)工件的最大外径无公差要求,光洁度在▽以下,例: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的凸模、凹模、凸凹模以及推杆、推销、限制器、托杆、各种螺钉、螺栓、螺塞、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。
(毫米)
工件直径(D)
|
工 件 长 度 L
|
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面的余量(每件)
|
<70
|
71-120
|
121-200
|
201-300
|
301-450
|
直 径 上 加 工 余 量
|
≤32
|
1
|
2
|
2
|
3
|
4
|
5-10
|
33-60
|
2
|
3
|
3
|
4
|
5
|
4-6
|
61-100
|
3
|
4
|
4
|
4
|
5
|
4-6
|
101-200
|
4
|
5
|
5
|
5
|
6
|
4-6
|
当D<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,在加工单个工件时,应在L上加夹头量10-15。
(2)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,光洁度在▽以上,例如: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,挡料销、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。
(毫米)
工件直径(D)
|
工 件 长 度 L
|
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面的余量(每件)
|
<50
|
51-80
|
81-150
|
151-250
|
251-420
|
直 径 上 加 工 余 量
|
≤15
|
3
|
3
|
4
|
4
|
5
|
5-10
|
16-32
|
3
|
4
|
4
|
5
|
6
|
5-10
|
33-60
|
4
|
4
|
5
|
6
|
6
|
5-8
|
61-100
|
5
|
5
|
5
|
6
|
7
|
5-8
|
101-200
|
6
|
6
|
6
|
7
|
7
|
5-8
|
当D<36时,不适合调头加工,在加工单个零件时,应加夹头量10-15。
毛坯加工余量表(三)
Ⅱ:圆形锻件类(不需锻件图)
(1)不淬火钢表面粗糙度在▽ 以下无公差配合要求者,例如:固定板、退料板等。
(毫米)
工件直径(D)
|
工 件 长 度 L
|
<10
|
11-20
|
21-45
|
46-100
|
101-250
|
直径上加工余量长度方向上余量
|
150-200
|
5 5
|
5 5
|
5 5
|
5 6
|
5 7
|
201-300
|
5 6
|
5 6
|
5 6
|
5 7
|
6 8
|
301-400
|
5 7
|
5 7
|
5 7
|
6 8
|
8 9
|
401-500
|
7 8
|
5 8
|
6 8
|
7 9
|
9 10
|
501-600
|
7 8
|
6 8
|
6 8
|
7 10
|
10 11
|
注: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,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。
毛坯加工余量表(四)
Ⅲ:矩形锻件类:
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,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。
工件直径(D)
|
工 件 长 度 L
|
≤100
|
101-250
|
251-320
|
321-450
|
451-600
|
601-800
|
长度上加工余量2e
|
5
|
6
|
6
|
7
|
8
|
10
|
工件截面上加工余量(2a=2b)
|
≤10
|
4
|
4
|
5
|
5
|
6
|
6
|
11-25
|
4
|
4
|
5
|
5
|
6
|
6
|
26-50
|
4
|
5
|
5
|
6
|
7
|
7
|
51-100
|
5
|
5
|
6
|
7
|
7
|
7
|
101-200
|
5
|
5
|
7
|
7
|
8
|
8
|
201-300
|
6
|
7
|
7
|
8
|
8
|
9
|
301-450
|
7
|
7
|
8
|
8
|
9
|
9
|
451-600
|
8
|
8
|
9
|
9
|
10
|
10
|
平面、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(五)
一、平面
平面每面磨量
宽度
|
厚度
|
工件长度L
|
<100
|
101-250
|
251-400
|
404-630
|
<200
|
<18
|
0.3
|
0.4
|
​
|
​
|
19-30
|
0.3
|
0.4
|
0.45
|
​
|
31-50
|
0.4
|
0.4
|
0.45
|
0.5
|
>50
|
0.4
|
0.4
|
0.45
|
0.5
|
>200
|
<18
|
0.3
|
0.4
|
​
|
​
|
19-30
|
0.35
|
0.4
|
0.45
|
​
|
31-50
|
0.40
|
0.4
|
0.45
|
0.55
|
>50
|
0.40
|
0.45
|
0.45
|
0.60
|
二、端面
端面每面磨量
D
|
工 件 长 度 L
|
<18
|
19-50
|
51-120
|
121-260
|
261-500
|
>500
|
<18
|
0.2
|
0.3
|
0.3
|
0.35
|
0.35
|
0.5
|
19-50
|
0.3
|
0.3
|
0.35
|
0.35
|
0.40
|
0.5
|
51-120
|
0.3
|
0.35
|
0.35
|
0.40
|
0.40
|
0.55
|
121-260
|
0.3
|
0.35
|
0.40
|
0.40
|
0.45
|
0.55
|
261-500
|
0.35
|
0.40
|
0.45
|
0.45
|
0.50
|
0.60
|
>500
|
0.4
|
0.40
|
0.50
|
0.50
|
0.60
|
0.70
|
本表适用于淬火零件,不淬火零件应适当减少20-40%
粗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▽
如需磨两次的零件,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-20%
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(六)
工件直径mm
|
35、45、50号钢
|
T8、T10A钢
|
Cr12MoV合金钢
|
外元留量
|
内孔留量
|
外元留量
|
内孔留量
|
外元留量
|
内孔留量
|
6-10
|
0.25-0.50
|
0.30-0.35
|
0.35-0.60
|
0.25-0.30
|
0.30-0.45
|
0.20-0.30
|
11-20
|
0.30-0.55
|
0.40-0.45
|
0.40-0.65
|
0.35-0.40
|
0.35-0.50
|
0.30-0.35
|
21-30
|
0.30-0.55
|
0.50-0.60
|
0.45-0.70
|
0.35-0.45
|
0.40-0.50
|
0.30-0.40
|
31-50
|
0.30-0.55
|
0.60-0.70
|
0.55-0.75
|
0.45-0.60
|
0.50-0.60
|
0.40-0.50
|
51-80
|
0.35-0.60
|
0.80-0.90
|
0.65-0.85
|
0.50-0.65
|
0.60-0.70
|
0.45-0.55
|
81-120
|
0.35-0.80
|
1.00-1.20
|
0.70-0.90
|
0.55-0.75
|
0.65-0.80
|
0.50-0.65
|
121-180
|
0.50-0.90
|
1.20-1.40
|
0.75-0.95
|
0.60-0.80
|
0.70-0.85
|
0.55-0.70
|
181-260
|
0.60-1.00
|
1.40-1.60
|
0.80-1.00
|
0.65-0.85
|
0.75-0.90
|
0.60-0.75
|
注:
φ50以下,壁厚10以上者,或长度为100-300者,用上限
φ50-φ100,壁厚20以下者,或长度为200-500者,用上限
φ100以上者,壁厚30以下者,或长度为300-600者,用上限
长度超过以上界线者,上限乘以系数1.3
加工粗糙度不低于▽,端面留磨量0.5
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(七)
材料
|
直径上留研磨量(毫米)
|
钢45
|
0.05-0.06
|
T10A
|
0.015-0.025
|
Cr12MoV
|
0.01-0.02
|
注:
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
应按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来留研磨量
淬火前小孔需占铰粗糙度▽以上
当长度e小于15毫米时,表内数值应加大20-30%
导柱衬套磨削加工余量表(八)
衬套内径与导柱外径
|
衬套
|
导柱
|
外元留量
|
内元留量
|
外元留量
|
25-32
|
0.7-0.8
|
0.4-0.5
|
0.5-0.65
|
40-50
|
0.8-0.9
|
0.5-0.65
|
0.6-0.75
|
60-80
|
0.8-0.9
|
0.6-0.75
|
0.7-0.90
|
100-120
|
0.9-1.0
|
0.7-0.85
|
0.9-1.05
|
上一页 :精车各种零件表面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(一)
下一页:非标零件和标准零件的区别
相关信息